OLED(有機發光二極管)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、有機發光半導體。由美籍華裔教授鄧青云(Ching W. Tang)于1979年在實驗室中發現。OLED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、廣視角、幾乎無窮高的對比度、較低耗電、極高反應速度等優點。但是,作為高端顯示屏,價格上也會比液晶電視要貴。
隨著消費電子產業的升級轉型和全球顯示產業技術的飛速發展,以OLED為代表的全球新型顯示產業繼液晶顯示后再次加速向中國大陸轉移。中日韓在OLED顯示領域再現“三國殺”。
據外媒報道和機構 的預測,到2018年下半年,所有新款iPhone有望全部采用OLED屏幕。蘋果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高引領性將蘋加快其他智能手機制造商對OLED面板的采納。在未來,沒有OLED,智能手機面板業務將沒有未來。在大尺寸方面, OLED電視面板需求也正在快速增長。
OLED的基本結構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導體特性之銦錫氧化物(ITO),與電力之正極相連,再加上另一個金屬陰極,包成如三明治的結構。高功函數、性質穩定且透光的ITO透明導電膜,便被廣泛應用于陽極。在陰極部分,為了增加元件的發光效率,電子與電洞的注入通常需要低功函數的Ag、Al、Ca、In、Li與Mg等金屬,或低功函數的復合金屬來制作陰極(例如:Mg-Ag鎂銀)。立承德科技提供的ITO靶材主要有三種:粒狀、圓形錠狀和筒狀。
目前市場,一度在液晶顯示領域遙遙領先的日本夏普、JDI在OLED領域已經遠遠落在了中、韓之后,而韓國三星、LGD目前的獨霸局面也必將隨著中國大陸廠商產線的逐漸投產而被打破,三國爭霸的局面正在形成。
關注行業動態,了解產業信息,以實現與時俱進,開拓創新,穩步發展。
標簽:   OLED 透明導電膜 ITO 復合金屬